心理健康

MENUS
数理天地

心理健康

    中国体育蓝皮书: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2017-12-18 15:38:29  点击: []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8月15日在湖北宜昌正式发布。该书被认为是中国“青少年体育蓝皮书”系列的开篇之作。

    《报告》集中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基本状况和主要进展。作为其中一大看点,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例如多项运动项目显示,中学生的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

    “自从07年颁发中央7号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体质以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20多年的势头有了改变。”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员、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连世说。这些“改变”包括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与中学生相比,被“改变”的大学生则相对较少。

    冯连世透露,2015年1月至4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走访了31个省区市,1263个街道和乡镇,总共5万余户居民,收集了53401个青少年的相关体质、运动数据,准备在未来数月内,完成最新的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和体质报告。

    作为《报告》的主编之一,郭建军对于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备人才要与学校教育联系起来,同时还要广泛地利用社会资源和海外资源来促进我们自己人才的培养。”他表示,以后《报告》会考虑将其他国家先进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编写进来。

    为了更好地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郭建军倡议,未来的暑假可以办“国家青少年体育活动周”,在活动周内免费开放体育场馆,组织体育活动,安排专业志愿者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和指导,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情况下,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时间和品质。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只是一个开始,体育部门将定期对我国与世界青少年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其成为党政部门决策人员、体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学者和公众了解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读物。经过多年的积累,通过翻阅历年的蓝皮书,即可辨别中国青少年体育的历史进程。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将于2015年8月16日至19日在湖北宜昌举办。全国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4支代表队将前来参加,其中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组队参加,参赛规模、人数创历届新高。届时,参会青少年和大众将看到“运动乐园”、刘翔等体育明星助力阳光体育大会、公益捐赠活动等大会亮点。

    有数据为证

    从1985~2013年,小学、初中学生、高中大部分学生(除农村女生以外)成绩稳步提高,大学生和部分高中生(农村女生)成绩仍然下滑,大学生的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

    从1985年到2005年,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成绩出现下降,在2010年,7~18岁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尤其以14~16岁年龄组最为明显;但大学生成绩持续下滑。

    50米跑成绩,中小学生从2010年开始成绩逐步提升;但是,19~22岁学生(大学生)的成绩仍在下滑,城市女大学生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

    力量素质(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初、高中)或斜身引体(小学)),19~22岁学生(大学生)男生成绩与初高中生成绩持平,女生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

    柔韧性素质(坐位体前屈)指标,大学生中城市男生成绩从2010年起持续下降,农村男生成绩不及高中生。

    爱运动的大学生越来越少

    学生群体体质滑坡的背后,是他们日常体育锻炼的时间被日益挤压,而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一些女生表示不喜欢上太多的体育课,每周一节的量已经足够。另外,体育课内容相对单调,无非一些跑步、韵律操等,也让女生们对体育课兴趣不大。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积累形成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曾在采访中表示:“比如说,达标规定要跑1500米,体育教学从小学就会开始让学生跑,一直跑到大学,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相反,从小缺乏相应锻炼,想在大学里迅速提高心肺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让这样的学生去3000米长跑,去参与激烈的体育运动,难保不出事。”

    除了课业压力使得学生群体、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不断缩减以外,进入大学后,其他类型的娱乐方式也让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越来越少。

    在选择体育运动的方式时,更多男生选择的是足球与篮球,而羽毛球、网球与游泳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女生则更多地是选择了羽毛球、舞蹈与瑜伽。

    上一条:大学生容易面临的五大心理障碍
    下一条: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践研究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海兴路 15 号    邮箱:jcb@sdbi.edu.cn    
电话:0535-6925081    招生热线:0535-6925121 / 6925081
copyright(c)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鲁ICP备09053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