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MENUS
数理天地

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2018-04-20 14:57:04  点击: []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是以一种理论教学、密集知识点灌输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学生对相关知识死记硬背应付老师,并没有真正的领悟。心理健康课程有别于其他的文化知识类课程,其在教学目的方面对实用性的强调程度是非常高的。学生必须将相关学科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但是由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心理体验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第二,在教授课程时仍然采用教师主体地位教授知识的形式,缺乏学生自主性和互动性,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对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没有深刻的认识,学习之后没有办法将所学知识完成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第三,课程内容在设计上广泛涉猎但是并没有一个专项,没有对某一项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讨论。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也仅仅是学到了各个设计内容的皮毛,因而难以应用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而体验式教学对于心理健康课程在该方面的缺陷可以比较好的弥补起来。第四,在师资能力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内容看似只是简单陈述心理事件,但其实其在心理学教育运用方面大有文章,教师对于专业内容领悟不到位容易导致其教授内容浮于表面。所以专业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争取进修学习的机会。另外,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这样教师在讲授课程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内容进行讲解。心理健康的专业教师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当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基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五个阶段。

    (一)导引。导引过程是作为情景体验活动的铺垫,是教师通过故事或案例的方式导入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本章的教学目标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教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简单介绍,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具体设置情境体验活动。教师必须将此作为课堂设计的重点。情景体验环节的相关内容最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相关,也便于学生去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显著的提高。具体的情境体验内容设置需要符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既要将课本中所教授的知识展开,又要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这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验。

    (三)实际体验。教师在课堂进入相关的情境体验过程中注意用合理的方式引起学生参与情境体验的兴趣,激起学生自主自愿参与相关体验。在具体体验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在实际的体验阶段教师应掌握控制整体的体验过程,以免在体验中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而产生负面效果。

    (四)总结情景体验活动的体会。在每一个体验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促使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有助于共同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心理技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热烈讨论。体验式教学中对于分享环节非常重视,学生在完成情境体验后能否将所感所悟进一步升华主要依靠这一个环节的处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主题的讨论,避免体验式教学方式只是流于热闹的游戏表面,毫无思想上的提升。

    (五)内化体验体会生活迁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完成在生活中的使用。教师要将体验活动进行总结,明确本次课所教授的内容,学习的心理知识和行为技巧,督促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教师可以将生活迁移作为作业,通过作业的形式使学生总结自己通过课堂所掌握的心理技巧如何运用于生活中的。

    三、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课程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五个过程的结合统一,分享环节是首当其冲的,因为通过分享能够使学生将自己的领悟和体会进一步的描述。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学生由于时间有限或者参与人数众多等原因没有机会分享,致使分享环节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普遍采取大班教学方式,学生人数甚至达到两百人左右,由于课程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分享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教学慢慢变成了的热闹游戏,总体教学效果欠佳。课程教学流于表面形式。针对课程教学人数众多,分享环节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减少心理健康课程上课人数,将两百人以上的大班分解成小班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以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分享体验。

    (二)着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项对于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求较高的一项特殊课程。体验式教学方式则对相关心理学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尽管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但是其功能和作用是非常主要和关键的。相比较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体验式教学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反应能力。就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是非常缺乏专业的,经验丰富且能够临场应变的高素质教师人才。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效果评价构建统一的标准。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研究项目整体的发展并不是很完善,相关的教学评价效果的研究也没有及时的建立。大部分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学课程的评价方面还是依靠课堂气氛和学生对课堂意见评估调查表来展开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一些实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传统的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主要采用SCL-90量表对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完善关于体验式教学方式有效性的评价体系。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能够对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上一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下一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海兴路 15 号    邮箱:jcb@sdbi.edu.cn    
电话:0535-6925081    招生热线:0535-6925121 / 6925081
copyright(c)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鲁ICP备09053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