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MENUS
数理天地

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信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8-05-21 14:28:51  点击: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需要面对的诱惑逐渐增多,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几率越来越高,严重阻碍着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大对大学生人格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方式,引导大学生自信的面对生活。

    一、影响大学生人格构建的心理因素

    困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受到个性特征、社交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人格建立过程中,仍存在交往困难等多种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方面:

    1.自卑心理

    在大学生人格建立过程中,因自身家庭条件、生活环境、自身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条件较差的学生会出现自卑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不敢与他人交往、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甚至还会出现自闭的情况,其交往能力急剧下降,自卑心理的出现,不仅会直接阻碍大学生日常交际活动,还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难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私自利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加,部分大学生为了赢得更大就业空间,通常会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功利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自私心理。在实际人格建立过程中,自私通常都会引发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严重的交际困难。自私自利心理违背人格建立过程中的互助、诚信等原则,大学生有可能拉帮结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有可能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给社会带来动荡因素。3.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主要表现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大学生在发现自身能力、外貌等不及他人时,会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表现出愤怒、憎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滋生打击报复心理。嫉妒心理如果没有及时加以引导,有可能导致细小的矛盾加剧,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建立的发展。

    二、建立自信人格的心理教育途径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大学生人格建立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不断丰富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其排解心理困扰,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方面:

    1.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人格建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将心理素质教育合理纳入大学生专业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心理课程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教师须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分析人格建立个案等途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学生正确认识到人格建立的重要性。

    2.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

    学校和心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困扰倾诉的场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具备辅导、心理咨询等基本功能,同时,其应该面向全部的大学生,主动帮助学生解决人格建立过程中的困难,可定期举办活动,了解学生人格建立的发展趋势,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止出现校园交往不良事件,以提升学生综合心理素质。

    3.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调适能力

    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特殊化,其要求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因此,教师可以与心理健康协会进行合作,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大学生人格建立的困扰和心理健康指数,再结合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此外,基于信息化时代,为发展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虚拟网络,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网络交流,抵制网络不良诱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困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私、自卑、猜忌、嫉妒等,如果教师没有加以科学地引导,很有可能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问题,合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视心理困扰,增强大学生信心,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条:大学生心理健康,6种心理会损坏你的好人缘
    下一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联系方式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海兴路 15 号    邮箱:jcb@sdbi.edu.cn    
电话:0535-6925081    招生热线:0535-6925121 / 6925081
copyright(c)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鲁ICP备09053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