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州是其重要的自治州,伊犁州中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其全州人口的一半以上,有大概250万人,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数逐渐上涨,就当前来看,伊犁州每年少数民族大学在校生的人数在2万人左右,这部分大学生也占到了伊犁州全部大学生的一半以上比例。与此同时,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受到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关注。
1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伊犁州的高校中,有来自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俄罗斯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民族构成复杂,学生较多,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需要结合这些不同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引导教育。来自不同文化、民族群体的大学生聚集到大学中进行学习,难免会遇到一些适应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就会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问题、自卑问题、抑郁问题等,有些问题不加以及时疏导的话还可以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2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都是自小在伊犁州长大,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周围环境主要是本民族群体,上大学后需要直接面对一个多元开放的、多民族的生活环境,容易出现如下几方面的心理问题。
2.1文化障碍
伊犁州有多种不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甚至宿舍中会形成一种自然的多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融入集体生活中之后,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则一般不会产生心理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比如不同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可能不同,在宿舍进行群体生活时可能会产生矛盾,进而产生长期的焦虑、抑郁、狂躁的心理状态。
2.2角色冲突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当地高中都是班级中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但是到了大学的环境后,身边的同学来自各地,优秀的学生较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可能产生自我怀疑、自卑的心理,需要在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下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
2.3人际关系障碍
少数民族大学生到了大学环境中,以普通话和汉字交流为主,而且虽然少数民族学生整体占比较大,但是每个少数民族的学生比例和汉族学生的整体比例相比就较小,因此,少数民族的学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每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都可能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尤其一些人数占比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与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过程不顺畅,比如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较差,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流较少,又或者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也会认为自己和他人的交流有障碍,便逐渐减少和其他民族学生的交流,以至于产生交往问题,形成心理上的封闭。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客观性,因此相关的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心理健康教育。
3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伊犁州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不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都比较敏感,伊犁州地区的高校应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商议制定出一套适合伊犁州本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并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为辅助,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为其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3.1构建校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校园内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应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从横向发展来看,学校应将心理健康调查、咨询、辅导、档案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串联在一起,确保以规范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个需要心理帮助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在学校官方网站中专门开设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匿名在线进行心理咨询,避免了面对面咨询的尴尬,心理咨询师、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从纵向发展来看,可以形成从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的一体化建设,并应逐级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关的负责人员,在学校中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随时能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院中的教师、辅导员等也应与班级中的班委多沟通,让班委承担起一定的监督管理的责任。
3.2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伊犁州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应该愈加规范化,在上课时间、课时安排、课程设计方面都应该固定下来,形成传统,同时安排有专业资质的心理教师来上课,同时保证课时数,从而让伊犁州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一进大学时就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客观认识心理健康问题,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不害怕、不逃避,养成及时疏解心理问题的良好习惯。另外,在伊犁州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时,缺乏符合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伊犁州高校可以形成合作,针对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况来编写适合伊犁州多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3.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
在伊犁州高等院校中实际上有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因此,在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尊重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展开民族团结、多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民族文化教育,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作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一员的角色,正确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包容的文化心理,这样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和其他民族同学、教师接触时便能够更加自如,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3.4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平台,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地吸纳学生,成为大学生的一个公共交往的平台,并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减少人际交往的恐惧,增强对其他民族、其他同学的认识和了解,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社团还可以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定期举办一些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由学生来进行主持和发言,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惠及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综上所述,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当地教育部门、学校的重视,教育部门应监督鼓励学校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而学校应多调查研究本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落实好各项心理教育工作,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发展。